天上芙蓉剑 人间竹叶舟
天上芙蓉剑 人间竹叶舟

如何避免从“资本家”堕为“殖民者”

中国近期在非洲的举动,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增长以及“中国崛起”论调的甚嚣尘上,自然而然地也成为焦点,而其影响与意义,也成为各国政客、学者的评论焦点。其中,批评的声音,除指责中国纵容“暴政”之外,主要集中在“新殖民主义”(neo-colonialism or new colonialism)问题上。

环顾一下,我们却发现,这一问题却与其他一些问题一样,成为“反应过激”的一个典范。在英文网络领域,我们搜索到的相关结果,多是我们的反击,几乎看不到负面的报道,而在批评的报道之中,又大多是指责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前几年、十几年在非洲的行为(搜索的形式为:google.com:neocolonialism, China, Africa以及new colonialism, China, Africa,返回的结果分别有193,000和1,270,000项)。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国)对我们“新殖民主义”的批评,我们是否应该警惕自己成为“殖民者”?

以平静心态应对批评

也许是四、五十年前的政治运动让我们对“帽子”很是敏感,在国际问题上,无论出于心理还是道义动机,我们都决不能容忍被人乱扣“帽子”。但追根究底,有必要如此激烈吗?

客观地看,戴“帽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影响力很大,并且仍然在增大的国家,对于一个涉足于各种国际事务,并且短期内很难让他人(国)完全理解其战略意图的国家来说,我们很难避免不被人怀疑和非议,即使我们摆出“比窦娥还冤”的姿态,试图用更响的声音压倒对方,也不行。因为即使在权力产生秩序的国内,尚且很难有效地防民之口,何况在国际舞台!

可能很难接受,但干掉这些怀疑和非议的最好办法,并不是激动地大喊大叫或是其他在展示男子汉气概和尊严的通常做法,而是放下尊严和面子问题,calm down and demonstrate。沙祖康在回顾“银河号”事件时,曾总结说:“拒绝,窝囊,我们就要背黑锅;让他们去查,某种程度上我们受到了侮辱,也窝囊。但是两个窝囊中选择了第二个。等这个事情的真相查明了,没有(违禁化学品)。那窝囊就是他们的。”(CCTV:《[面对面]:“中国派”沙祖康》) 在这种问题(还有“中国威胁论”问题等)上,打嘴仗通常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正如留洋的中国学者在博士论文中写到的,人家说你是威胁,你说是和平崛起,没用(来源待查)。要封住别人(国)的嘴,最好就是公开地展示自己和平与正义的一面,但在展示之前,首先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平息民族主义的心态。

沉得住气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成熟的表现,它不应被视为“窝囊”,相反,却是一种自信与强大的表现。

脚正不怕鞋歪

若是担心被人指责,喜欢处处受到称赞,中国恐怕得重新来次闭关锁国才行。老话说得好“若想拥有天上出太阳的功劳,就得承担天下雨的责任”,若想在舞台上有所作为,就得接受观者的评论,何况脚正不怕鞋歪。行得正,连鬼敲门都不怕,怎么还会担心“鬼话”呢?

无论是“殖民主义”还是“新殖民主义”,都有一个关键词:控制(domination),只不过达到控制的方法不同。传统的殖民主义,使用的是直接的手段,直接地武力和殖民,新的殖民主义,使用的则是更间接的经济、政治等手段。所以,英国在150年前在非洲所作所为,我们可以定性为“殖民主义”,而美国近60年来在拉美和非洲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定性为“新殖民主义”。与英国的直接军事占领,武力统治不同,美国采用的方式大多是扶植反对派并使其当权等间接手段(尽管有时也直接出兵:如对海地、古巴,但其最终意图并不是直接地军事占领,然后将其变成菲律宾那样的殖民地)。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在非洲的表现,最大特点就是“不干涉”,既不干涉,何谈控制?既长得“不干涉”的脚,何怕被人穿上“控制”的鞋?

或者,从另外的角度,套用《灰姑娘》的故事,我们可以拿“新殖民主义”的“鞋”,来试试中国的“脚”,看看到底能不能穿进去。很明显,至少中国目前的脚还不适合。(可以参考新华网:中非关系外交部:非洲地区专栏,以及中国驻非洲国家的使馆网站,如中国驻南非大使馆的“中非关系”栏

避免成为非洲大陆的“殖民者”

上文强调“目前”二字,是因为实事求是地说,中国还是有堕为“殖民者”的危险,而成为“殖民者”,对于中国而言,其后果并不见得比非洲要好多少。

真正的危险在于中国可能“无意识”地成为“殖民者”。中国不会故意地去干涉非洲国家的内政、更不会主动去控制哪个国家或地区,但是我们可能会无法抑制自己的触角深入非洲国家内部,而形成实际的控制力。比如我们对非洲国家的投资与贸易,其规模很可能达到影响某国经济命脉的程度,而一旦这些国家出现政治危机或社会危机,我们又很有可能因为自己的经济利益受到威胁而无法坐视不管,同时又可能因为自身的影响力或被寄予平息危机的期望,或被指责为导致的危机的根源,事实是,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中国不得不插手其内政的后果,不管是直接插手也好,间接插手也罢,我们今天不愿见到,也见不到的一个事实都将出现,“殖民者”不再是一个标签,而是正式的称呼。随着中非洲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的深入发展,这种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大。

而如何避免陷入这种悲剧,从而记得长远的利益与共赢,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答案将不止一个,但最重要的,是不要重蹈覆辙,避免走英美的老路。英美的教训,之一就是认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控制另一个国家的行为”,不管这种方式是军事直接征服也好,还是间接地扶植亲我一派当政也好,“控制”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不可能达到的念头,是必须加以摒弃的。另外一个教训,就是联系过密,无法自拔。亲密无间有时候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无论在处理人际关系角度,还是国际关系角度,都是如此。美国的例子且不用多说(比如跟伊朗、伊拉克的关系),回顾我们自己的历史,苏联、越南、阿尔及利亚、朝鲜……反面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在援助非洲、投资非洲时,必须注意非洲国家的自力更生的问题,不能“一中独大”。有时甚至要鼓励、支持本国出现的竞争对手,当年美国的能源公司、水果公司在古巴,在委内瑞拉的教训就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的尼日利亚的石油企业,就要关注这个问题。假如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的繁荣与这些国家本土企业的破落形成反差、遍地的中国商品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低下形成反差,那么,对中国的不满,将不仅仅停留在“扣帽子”的阶段,而会形成实实在在的抵制,那样的结局,将是非常可怕的。我们的投资与贸易,不是要垄断经济,反而扶植起竞争对手,并且与对手形成合作关系;我们的投资与贸易

Leave a comment

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公開さ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が付いている欄は必須項目です